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烟台职业学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定

作者: 时间:2010-06-11 点击数: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学院由做大向做强、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力争五年内,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达到评估优秀等次,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借鉴国内先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就我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如下决定。

一、确立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实用人才”的办学宗旨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十一五”期间,实现“2123”教学工程的目标。争创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3个突破,提高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构建“校企互动、区域融合、以基地为依托、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集中力量建设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每个系(院)建设2个以上紧密型基地,在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多种形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冠名”与“后订单”等各种形式的订单培养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5%以上;大力推行“单元教学”、“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60%的课程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逐步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和“学分制”。

二、明确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3.树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始终把以就业为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到课堂教学等都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使每一门课都能与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相联系;树立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质量观。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把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树立以服务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教育观。要把市场调研作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走出去请进来的“四进四出”办学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才观。只有不成功的教学方法,没有不成才的学生。博士、硕士是人才,高技能毕业生也是人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得人人成才。

4.要积极推进“校企互动、区域融合、以基地为依托、产学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和人才支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就业市场,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动、互信、互利和互赢;要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设置专业、组织教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社会需求,实现学校教学与经济发展的互融;要通过建立紧密型基地,发挥基地建设对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

5.紧密型基地建设是实现办学模式突破的关键,紧密型基地是在校企间建立的综合性、互动式、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解决传统基地的功能单一、校企关系松散等问题,在教学、科研、实训、招生、就业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紧密型基地由各系(院)与企业达成意向后报学院审批,通过3—5年的努力,每个系(院)要建设2个以上紧密型基地。

6.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着重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综合性的实训基地。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力争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打造数控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三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每个示范专业、骨干专业都要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每个专业都要有综合性实训基地。要理顺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明确职能部门和各系部(院)的管理权限,强化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7.在认真总结订单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先订单后招生与先招生后订单及“冠名”与“非冠名”等多种形式的订单教育。对订单集中的采用企业冠名方式,面向特定企业组织教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对订单相对分散的,分别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选定有代表性的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全过程。注重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坚持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相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贴近,实现办学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

8.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各专业要成立由大型企业的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长等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关于制(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行业、职业领域、层次、职业类型和方向,明确职业要求、职业能力等。根据“必需”、“够用”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由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术、选修等四大模块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9.课程改革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公共课和主干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其它课程改革。每个专业都要确定1-2门教改试点课程,各系部(院)都要确定课程改革的重点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实施方案。用3-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院级精品课程,逐步形成合理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从2006年下半年起,首先进行《两课》和《体育》改革,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实施目标管理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每个专业都有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全国和全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和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

10.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剔除原有教学内容中陈旧、重复的部分,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突出实践技能培养。贯彻课程交叉渗透的思想,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基础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保证高等教育规格要求和专业教学需要。专业课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出台《关于制(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1.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实践训练“现场化”、技能鉴定“标准化”、毕业实践“职业化”,逐步建立教室、实训基地、车间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形式,使专业课教学实现学做合一。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对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制度,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和CAI课件,到2010年,90%的课程采用 CAI教学。

12.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打造示范专业,办好骨干专业,突出特色专业用3-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建成8个院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每个系(院)都要建成1-2个骨干专业或特色专业,适时增加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做到“长短”结合、“宽窄”结合。对生源好、就业率高、社会急需的优势专业,要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力争做强做优,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对招生就业相对困难的传统专业,要及时予以调整和改造。专业口径“宽、窄”结合,所设专业面向中小企业时,培养适应各种岗位的人才,即专业口径要“宽”,所设专业面向大型企业时,培养有针对性的专门技术人才,即专业口径要“窄”。在总结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和数控技术等三个专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各系(院)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13.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衔接,实行“双证互通”。 积极探索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考试形式的改革,加快题库建设速度,实行教考分离,争取到2010年实行教考分离的课程达到教学计划开设课程门数的80%以上。积极推行学分制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先在2个系进行学分制试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积极推进校际间学分互认,探索和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学分制条件下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办学形式。

14.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积极探索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形式和途径。重点建设机电职教集团,积极参与汽车、电子、建筑等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建设。通过参与职教集团的建设,在师资、设备、教学、生产基地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

三、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5.提高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是实现学院由做大向做强、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转变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院由做大向做强、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提高学院的综合竞争力。要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一次以“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院的综合竞争力”为主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全院教职工能够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性作用,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不改革就要落后,不改革就难以发展,不改革就难以生存的观念,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人人都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为实现“2123”工程的目标献计出力的良好局面。

16.要强化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将教育教学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议事议程,列入学院重点工作。各系部(院)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学院教学改革的总体部署开展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进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变和机制体制创新,努力为教学改革服好务。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督导与检查,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深化教学改革的强大合力。

17.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分析我院目前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做好“十一五”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修订完善《烟台职业学院教师行为规范》。以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突破口,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制定能够科学考核教师业绩的评价体系,出台一系列政策。把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学成果列入任职和聘任条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把教育理论、职业道德和教育方法作为培训内容。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18.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运用约束和激励机制,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把教师在任职期间业务考核成绩,承担教研、科研课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对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的教师要进行大力表彰,公开奖励,每年进行一次“中青年教师能手”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教学名师”,获得院级以上教学名师称号的,要给予相应的津贴或奖励。

19.加强教学研究,完善研究机构,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估评要求,成立高教研究机构,负责全院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在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育评价、教学改革实验等方面的作用,成为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中心;出台《烟台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指南》,引导教师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论、专业课程理论、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教学管理等方向中找课题,并设立自选课题;教改立项的管理上,采取定期检查和建立结题评审制度的办法确保项目的实施;通过教改立项,调动教师申请教改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到2010年,力争有参与国家级的教改科研项目,争取5个省级教改科研项目,完成50项院级教改科研课题。

20.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各系部(院)要独立设置2-3人的教学管理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学管理机构。根据教学管理兼有行政和教学双重性质的特点,把优秀的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稳定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开展与国内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水平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能力。

21.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系部(院)要坚持“四进四出”办学形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发展顾问委员会,建立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目前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力度,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出台课程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标准、紧密型基地建设办法和教学各系部(院)、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22.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预算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优化教学经费支出预算,突出重点,确保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与维修、教学差旅等教学运行的需要。重点增加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精品课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经费,切实改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为争创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提供保障。

版权所有:烟台职业学院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18号